形态特征: 体长、侧扁,一般体长20~30厘米,体重100~300克,多年生黑鲪大的可达10公斤多。吻较尖,下颌长于上颌,口大、牙细小。两颌、犁骨及胯骨均具细齿带,上颌外侧有一条黑纹。头部背棱较低,其后端具尖棘。
眼大、高位,眼间隔约等于眼径,眶前骨下缘有3个钝棘。背鳍1个,背鳍连续,中间有缺刻,具13鳍棘、12鳍条;胸鳍较大;尾鳍圆形,臀鳍、腹鳍发达臀鳍具3棘、7鳍条。
全身除两颌、眶前骨和鳃盖无鳞外均被细圆鳞。背及两侧灰褐色,具不规则黑色斑纹,胸腹部灰白色。背鳍黑黄色,其余各鳍灰黑色。头部背棱较低,其后端具尖棘。眼大,位高,间距宽平。通体灰褐色,腹部较浅。侧线明显,由头部延伸至尾部前端。 黑鲪鱼一般在200—600克,个体大者可达1000克以上。
习性:黑鲪鱼有不进行远距离游动、常年穴居附近的“坐地鱼”和迁徙距离较远的“走流鱼”两种,前者个体较小。除冬季外,黑鲪鱼常年可钓。秋末冬初是垂钓的黄金季节,特别是11月下旬小雪期间鱼儿集群向深水区移动时,应适时出钓。黑鲪鱼有昼伏夜出的习性,食性杂,主要食物有鱼类、虾类、沙蚕类、甲壳类、管蛸类等。
经济价值:黑裙鱼肉质鲜嫩洁白,脂肪少。食用方法简单,尤以清蒸更适口,刺少,特别宜于老年人和儿童食用。
鱼饵:沙蚕、小鱼、泥鳅、鱼肉。
简介:黑鲪是我国北方沿海的主钓鱼种之一,垂钓时间较长。属性情凶猛的肉食性近海中下层岩礁鱼类,小鱼、虾皆是它的口中美食,尤其喜食长条形活饵,如小黄鱼、面条鱼、淡水泥鳅、小虾、海蚯蚓、黄鱼带皮肉条、海肠以及拟饵等。具有咬钩凶猛、手感强烈的特点,极富刺激性。黑鲪喜欢在微流时觅食,表现为主动索饵;大流时藏于岩洞、海沟等避流处,当正好有诱饵在它面前游动时才会咬钩,索饵不积极,表现为被动索饵。黑鲪性喜黑暗,夜间在钓组上加挂荧光珠垂钓效果更好;白天垂钓以晨昏最好。每年的四至六月、九至十二月为垂钓旺季,一至三月天气寒冷、六至九月天气炎热时为淡季,但深海区、沉船区除外,一年四季均可施钓。
旺季中尤其以九至十二月中的霜降至大雪前后为垂钓黑鲪的黄金季节,此时黑裙为积蓄越冬体能,成群聚集近岸岩礁地带、防波堤及养殖区,不分潮水,白天黑夜疯狂觅食。钓点为近岸岩礁地带、防波堤岸码头、沉船、钻井平台等。泥沙海底不可钓。渤船沉船等钓点黑头常在2斤以上,用船杆加天平钓组效果较好。近岸岩礁地带、防波堤岸码头地带海杆远投串钩底钓或浮游矶钓均可钓获。
● END●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