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盛华观察
近日,胖东来创始人于东来在直播中再次明确将关闭多家胖东来门店,包括生活广场、人民路店、五一路店等。此消息一出,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热议。一直以来,胖东来以其独特的经营理念和优质的服务在零售行业中独树一帜,深受消费者喜爱,如今却要关闭多家门店,这背后究竟有着怎样的缘由?于东来又遭遇了什么呢?
于东来称这些要关闭的老店、小店经营状况都很好,但由于品质已经跟不上了,所以选择逐步关掉。在 2023 年、2024 年的演讲中,于东来就多次提及 2025 年底将关闭或迁移生活广场店。据胖东来官网数据显示,截至 6 月 21 日,生活广场 2025 年销售额超 8 亿元,在所有门店中排名第五位 。尽管业绩不俗,但于东来依然坚持关店的决定,可见他对于品质的执着追求。在他眼中,当老店在硬件设施、购物环境、商品陈列等方面难以达到当下更高的品质标准时,即便盈利,也不能因循守旧,而应做出改变。例如,一些老店可能由于建成时间较早,在空间布局上不够合理,无法给消费者提供舒适宽敞的购物体验;在商品种类的丰富度和新鲜度上,也可能无法与新门店相比。
其实,这不是胖东来第一次大规模关店。早在 2012 年,胖东来达到鼎盛之时,于东来就选择大规模关店。从当年 1 月到 9 月,他关闭了旗下仍在盈利的 16 家门店。当时面对行业质疑,于东来公开回应称,当管理能力跟不上开店速度,服务质量必然下滑,与其让顾客忍受不达标的商品和服务,不如亲手关掉赚钱的门店。这一理念在此次关闭多家老店中再次得到体现,胖东来始终将顾客体验和品质放在首位。
除了品质因素,胖东来或许也面临着一些外部挑战。近年来,零售行业竞争日益激烈,电商的冲击、同行的竞争不断挤压着传统零售企业的生存空间。虽然胖东来凭借独特的经营模式在市场中站稳脚跟,但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大环境的影响。一些新兴的零售业态不断涌现,它们在数字化运营、线上线下融合等方面有着新的探索和优势,这对于胖东来来说,可能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和资源去应对和创新。如果老店在应对这些新挑战时显得力不从心,那么关闭它们,将资源集中投入到更具竞争力的门店或新业务中,或许是一种战略选择。
另外,今年以来,胖东来和于东来本人也遭遇了不少舆论风波。网红 “柴怼怼” 毫无根据地质疑胖东来玉器暴利,尽管胖东来迅速晒出销售数据自证清白,但网络暴力的阴霾依然笼罩。还有自媒体博主宋清辉称其 “无核心竞争力靠流量活着”,“躺平叔” 质疑其帮扶其他超市是为高额利润等,各类无端指责层出不穷。于东来甚至表示,如果不让 “柴怼怼” 这种随意污蔑伤害他人的行为受到应有处罚,会主动关闭或永远离开胖东来这个企业 。这些舆论压力或许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于东来对门店布局的决策,关闭一些可能受舆论影响较大,或者在应对舆论危机中消耗过多精力的老店,以聚焦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塑和提升。
6 月 23 日,记者致电胖东来生活广场店,工作人员称,此前已有迁址或关店计划,具体时间要公告通知,目前门店正常营业中。这也说明胖东来在关店决策上并非仓促为之,而是经过了一定时间的规划和考量。未来,随着这些门店的关闭,胖东来必然会将更多资源投入到其他门店的升级改造以及新业务的拓展中。于东来一直强调要打造更符合时代需求、更具品质感的商业空间,或许在关闭这些老店后,胖东来会以全新的姿态在零售市场中再度出发,给消费者带来更多惊喜。但在这个过程中,如何平稳过渡,保障员工权益,维持消费者的信任,都是胖东来需要妥善解决的问题。
胖东来关闭多家门店这一事件背后有着复杂的原因,既源于其对品质的坚守和战略调整的需要,也与外部舆论环境和行业竞争压力有关。而于东来和胖东来接下来将如何应对这些挑战,在变革中寻求新的发展,值得我们持续关注。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责任编辑:刘万里 SF014